第13章 智斗孔颖达(1/3)
李世民一头雾水,不明白他做慈父,李承乾为何会打哆嗦。
“叫太子妃与象儿进殿,陪朕用膳。”
皇帝高坐上首,李承乾一家三口严格遵循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。
苏氏是儿媳要避嫌,儿子李承乾总是一副淡淡的样子,同李承乾说话太费劲了。转了一圈,就只剩下年纪最小的李象。
李世民的孙儿不少,留在京师长安的只有李象和李欣,他的印象里李象性格怯懦,沉默寡言,全然不似李欣嘴甜讨喜,活泼可人。
不过,今日似乎不一样了,这小孙儿一改往日怯懦,答话口齿清晰,落落大方,美中不足的就是学了李承乾那副德行,问一句答一句,惜字如金。
李世民随便对付两口,就离开东宫,打道回甘露殿。李承乾等了大半夜,都没等来父亲允许他休沐日出宫的手诏,李承乾瞪大了一双眼睛失眠了。
翌日早朝,李承乾顶着黑眼圈出现在太极殿。众大臣一副了然于胸的神色,李承乾满眼无语,这些老头子就差没把“纵欲过度”拍到他脸上了。
“太子殿下尚在孝期,怎可如此不加节制?”
李承乾看向说话的人,孔颖达!
“右庶子百忙之中还能挂心于孤,孤感激不尽。只是您这样单凭臆测,凭空指责,有失为臣之道啊!”
孔颖达不以为然,道:“陛下广开言路,遇不平之事,臣自当直言不讳。臣身为东宫右庶子,有辅佐储君之责,规劝太子正是为臣之道。”
李承乾点点头,笑道:“陛下昨日驾临东宫,说是晚间有一封手诏给孤,孤等陛下手诏,等到了三更前后都没睡下,多谢右庶子为孤不平。”
人在龙椅上坐,锅从儿子处来,李世民当然不可能承认他回甘露殿之后把手诏的事儿给忘了。
“前息隐王与海陵刺王多行不轨之事,朕深受其苦,故朕登基之后下诏东宫太子,无诏不得随意出入宫禁。如今太子长成,久在深宫,难晓民间疾苦,朕觉得此项可废。昨儿告诉太子,晚间会有手诏到东宫,往后太子凭手诏出宫。后又觉得不妥,想着今日早朝当朝下诏,免得哪位爱卿不知内情,上疏弹劾太子私出宫禁。”
父亲解释完了,李承乾继续将矛头对准孔颖达,孝期纵欲是大罪,老匹夫欺人太甚!
“右庶子,孤如何不加节制,您是不是该给个解释?”
孔颖达道:“臣方才已经解释过了,陛下登基伊始曾下诏,百官进谏,直言不讳!太子殿下那时不过八岁,想来是忘了。”
李承乾看着孔颖达,淡淡笑着:“右庶子是孔夫子的后人,最重忠孝。皇后殿下是孤之生母,更是大唐君后。右庶子一句话,扣一顶‘不忠不孝’的帽子给孤。”说到这里,李承乾冷笑一声:“依照《唐律》污蔑反坐,孤以为右庶子是目无王法,如今才知你不是目无王法,你是有恃无恐的曲解上意。到底是饱学之士,没白念这么多年的书。”
孔颖达脸色铁青,跪倒在大殿向李世民喊冤,李承乾面带戏谑之色,语气嘲讽:“孤这被冤屈都还没喊冤,右庶子先喊冤了。”
李世民看了眼李承乾,道:“太子,你这一张利嘴,得饶人处且饶人!”
前脚承诺不拉偏架,这才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,李承乾默默叹了口气,果然老板的饼吃不得!
“叫太子妃与象儿进殿,陪朕用膳。”
皇帝高坐上首,李承乾一家三口严格遵循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。
苏氏是儿媳要避嫌,儿子李承乾总是一副淡淡的样子,同李承乾说话太费劲了。转了一圈,就只剩下年纪最小的李象。
李世民的孙儿不少,留在京师长安的只有李象和李欣,他的印象里李象性格怯懦,沉默寡言,全然不似李欣嘴甜讨喜,活泼可人。
不过,今日似乎不一样了,这小孙儿一改往日怯懦,答话口齿清晰,落落大方,美中不足的就是学了李承乾那副德行,问一句答一句,惜字如金。
李世民随便对付两口,就离开东宫,打道回甘露殿。李承乾等了大半夜,都没等来父亲允许他休沐日出宫的手诏,李承乾瞪大了一双眼睛失眠了。
翌日早朝,李承乾顶着黑眼圈出现在太极殿。众大臣一副了然于胸的神色,李承乾满眼无语,这些老头子就差没把“纵欲过度”拍到他脸上了。
“太子殿下尚在孝期,怎可如此不加节制?”
李承乾看向说话的人,孔颖达!
“右庶子百忙之中还能挂心于孤,孤感激不尽。只是您这样单凭臆测,凭空指责,有失为臣之道啊!”
孔颖达不以为然,道:“陛下广开言路,遇不平之事,臣自当直言不讳。臣身为东宫右庶子,有辅佐储君之责,规劝太子正是为臣之道。”
李承乾点点头,笑道:“陛下昨日驾临东宫,说是晚间有一封手诏给孤,孤等陛下手诏,等到了三更前后都没睡下,多谢右庶子为孤不平。”
人在龙椅上坐,锅从儿子处来,李世民当然不可能承认他回甘露殿之后把手诏的事儿给忘了。
“前息隐王与海陵刺王多行不轨之事,朕深受其苦,故朕登基之后下诏东宫太子,无诏不得随意出入宫禁。如今太子长成,久在深宫,难晓民间疾苦,朕觉得此项可废。昨儿告诉太子,晚间会有手诏到东宫,往后太子凭手诏出宫。后又觉得不妥,想着今日早朝当朝下诏,免得哪位爱卿不知内情,上疏弹劾太子私出宫禁。”
父亲解释完了,李承乾继续将矛头对准孔颖达,孝期纵欲是大罪,老匹夫欺人太甚!
“右庶子,孤如何不加节制,您是不是该给个解释?”
孔颖达道:“臣方才已经解释过了,陛下登基伊始曾下诏,百官进谏,直言不讳!太子殿下那时不过八岁,想来是忘了。”
李承乾看着孔颖达,淡淡笑着:“右庶子是孔夫子的后人,最重忠孝。皇后殿下是孤之生母,更是大唐君后。右庶子一句话,扣一顶‘不忠不孝’的帽子给孤。”说到这里,李承乾冷笑一声:“依照《唐律》污蔑反坐,孤以为右庶子是目无王法,如今才知你不是目无王法,你是有恃无恐的曲解上意。到底是饱学之士,没白念这么多年的书。”
孔颖达脸色铁青,跪倒在大殿向李世民喊冤,李承乾面带戏谑之色,语气嘲讽:“孤这被冤屈都还没喊冤,右庶子先喊冤了。”
李世民看了眼李承乾,道:“太子,你这一张利嘴,得饶人处且饶人!”
前脚承诺不拉偏架,这才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,李承乾默默叹了口气,果然老板的饼吃不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