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照片,袁秋的心情很好,她得给大孙子多准备点东西;今天的苹果就不错,回头给老大带几箱过去。郑刚从外面回来,让袁秋帮忙给准备点茶水,招待一下大家。“卫红,先洗个苹果尝尝,和以前的不一样。”“哎。”郑卫红洗了一个,咬了一口,很甜。“你三哥和农业部的专家给推广到陕北的,这两年陕北多了不少万元户。”袁秋拿起电话,给郑卫民打了过去,告诉他郑卫红回来了;家里有人回来是大事,得让郑卫民知道。郑卫民听着电话,想着还得回去一趟;特别是大侄子出生了,他还得准备点钱让郑卫红给捎过去。下班回去,他和王云芳商量了一下,决定周末的时候回去一趟。就像袁秋说的一样,郑卫红的个人问题完全不需要担心;虽然郑卫民一年就回来两三次,但他毕竟还是郑卫红的亲哥,不亲近归不亲近,但影响力摆在那里。郑卫红一回来,就有人留意到了,来打听她的人还不少。短短几天,就有好几个人找袁秋问了郑卫红的个人问题。袁秋笑眯眯的,用郑卫红去南京的事情先给推了,说等闺女回来再说。周日,郑卫民带着王云芳又回去了一趟,郑卫红回来了,他得回大院露个脸。在他面前,郑卫红老实了许多,不再像之前那样任性。郑卫民给大侄子准备了三百块钱,让郑卫红给带过去。在他离开之后,郑卫红说道:“三哥给大侄子这么多啊……”“你觉得你三哥对家里人挺好的,对吧?”郑卫红问道:“不是么?”“给得太多了。”袁秋心里直叹气。回去的路上,王云芳想起来徐奋强了。“卫民,奋强也是三年兵了吧?”“对的!我得问问秀莲姐,看看这小子要不要在部队长干。”同郑卫红不一样,徐奋强是想着在部队接着干下去的;没有提干不要紧,他就想在部队干。冯国标也支持徐奋强的想法:“现在回来才多大?在部队多留几年,人也成熟了,回来正好给介绍个对象,工作也能给他解决了。”郑卫民打电话来询问的时候,徐秀莲便和郑卫民说了徐奋强的打算。“那小子犟得很,一门心思在部队多干几年。”“他要是回来了可一定和我说啊。”郑卫民挺想这个小子的,三年过去了,不知道变化大不大。“放心好了,肯定会和你说的。”郑卫民还惦记着尕娃他们,尕娃中专也要毕业了,得再叮嘱他一下,让他准备去进修到大专。进入十一月,郑卫民卸任北大团委书记,他的最后一张小床也被搬到了团市委的宿舍里。郑卫民的住房问题被再一次提了出来,就算他再发扬风格,后勤也不能再让他住单间了。后勤主任老何很犯愁,但没办法,这是考验他工作能力的时候;幸好郑卫民不催他。在团市委,郑卫民的精力放在了辩论大赛上,这是他推出来的活动,现在他可以把全市的高校都考虑进来,但也不能一下子把步子迈得太大,初步先定下来到十六所高校,再慢慢推广。没有人朝这个活动伸手,这属于郑卫民的自留地。后面的时间,郑卫民专心在团市委工作。十一月一到,好多二代三代纷纷从外地回来,运作人大代表的事儿。刘永专门回来,通过韩亚文请郑卫民吃了饭,聊这个事情。